木薯细菌性枯萎病


发布时间:

2018-09-10

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木薯病害,是木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。在重病区可造成30%~50%的产量损失,淀粉出粉率减少40%,重病田块被迫荒芜。【症状】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、暗绿色、多角形病斑。开始斑小,后扩大或融合成黑褐色、不规则形块斑。染病叶片最后凋萎、干枯和脱落。叶柄和嫩茎染病产生褐色、下陷病斑。在病斑周围着生的叶片凋萎,严重时生长点坏死,出现顶端回枯。在叶片、叶柄和嫩茎的病斑上,常渗

木薯细菌性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木薯病害,是木薯最重要的病害之一。在重病区可造成30% ~ 50%的产量 损失,淀粉出粉率减少40%,重病田块被迫荒芜。
【症状】
初期在叶片上出现水渍状、暗绿色、多角形病斑。开始斑小,后扩大或融合成黑褐色、不规则形块斑。染病叶片 最后凋萎、干枯和脱落。叶柄和嫩茎染病产生褐色、下陷病斑。在病斑周围着生的叶片凋萎,严重时生长点坏死,出 现顶端回枯。在叶片、叶柄和嫩茎的病斑上,常渗出橙黄色的胶滴。染病茎干和根系的维管束变色、干腐和坏死。
【病原】是细菌,属黄单胞杆菌 【发病规律】
此菌主要在老熟茎干的韧皮组织内残存,存活期可长达30个月。也能在田间植株的病组织上(以细菌溢脓形式) 和病田土壤中存活,作为本病的侵染菌源。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菌的种用茎干和种苗;雨水溅散是近距离传播的重要 方式;土壤、昆虫和农具也能传病。该细菌通过气孔或伤口侵入叶片和嫩梢的表皮组织或维管束组织,在1~2周内出 现症状,并引起薄壁组织广泛坏死。
本病在每年夏秋雨季迅速蔓延,特别是在台风暴雨后常迅速流行。
【防治方法】
初发病时,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500倍喷雾2-3次,每次间隔7-10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