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棉花 角斑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【症状】
角斑病菌能侵染为害棉花整个生育中地上部分的所有器官,造成严重缺苗、蕾铃脱落。在不同器官所引起的症状 如下:
(一)幼苗期症状棉苗出土前发病,即表现为烂籽、烂芽,不能出苗;出苗后,子叶上出现深绿色小圆点,后 变成油渍状斑点,最后呈黑褐色。受害重时,子叶干枯脱落,幼苗枯死。病菌能从子叶叶柄蔓延到幼茎,初呈油渍状 斑点,后变黑褐色;病斑逐渐扩大,能使一段茎杆全被病斑包围成“环状”,引起死苗。
(二)真叶上症状真叶发病初期,叶背面先出现深绿色小点,后迅速扩大呈油渍状斑点。此时在叶片正面也显 现病斑,病斑扩大时受到周围叶脉的限制,故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斑点;有时病斑沿主脉发展,呈黑褐色长条屈曲状。
【病原】是细菌,属黄极毛杆菌 【发病规律】
主要在棉籽上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,是来年的侵染菌源。棉籽内外都可带菌,但以棉籽外部短绒上带菌率最 高。病菌在土中的病残体中能存活18个月,在残体茎内存活20个月以上。棉籽上的病菌于棉籽发芽时先侵染子叶,并 分泌菌脓与残体上越冬的病菌借风、雨及昆虫携带传播,进行再侵染。
21?28°C时发病最重,大气相对湿度达85%或土壤湿度(含水量)达40%时,病害发生最烈。
【防治方法】
棉花苗期发病,喷洒20%噻菌铜(龙克菌)500倍药液,每隔7 ~ 10天喷1次,连喷3次防治效果更好。中后期用20% 噻菌铜500倍药液喷雾,每疗程用2 ~ 3次,每隔7 ~ 10天喷1次,有效控制棉花角斑病、叶烧病及棉铃软腐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