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猕猴桃 溃瘍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【危害范围】
猕猴桃枝干、新梢、叶片、花蕾及花上均可发生。
【症状】
枝干发病初期,冒出黏质的细菌丝状液体,进而变成暗红色液流出。患病枝不易发芽,即使发芽,不久也会枯萎。 新梢顶部感染病菌后,变成水渍状直至黑褐色病斑,发生龟裂,萎缩枯死。新梢长到10 ~ 15cm时,叶子上产生2 ~ 3mm 大小不规则形状褐色斑点,其周围伴有明显的黄色伞形病斑;梅雨季节是发病盛期。花蕾外则变成褐色,严重时脱落; 花瓣变成褐色,不开放或花朵形状不完全。
【病原】是细菌,属假单胞杆菌 【发病规律】
猕猴桃溃疡病菌原,不仅可以从伤口侵入树体而且还能从叶痕、果痕等自然气口侵入树体,在气温5°C以上时可 以繁殖,15°C ~25°C时是其繁殖最适宜的温度,在感病后7天,即可出现明显病症,在30°C以上繁殖较慢。病原由枝 的剪口及受伤部位侵入发病或潜伏,然后向新梢及叶片传染。全株各部位都可以潜伏病菌,外部皮层部位病菌繁殖最 活跃,其途径:枝干-新梢-叶片-枝干,遇台风暴雨有利于传染和蔓延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修枝时,用酒精对工具边用边消毒,防止带菌传染;
2、清除病枝落叶,集中烧毁;
3、修枝后,喷雾或涂抹药物用噻菌铜300 ~ 500倍药液防治;
4、新梢生长3厘米时开始用噻菌铜500倍药液防治,每疗程2 ~ 3次,间隔期7 ~ 10天为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