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枣缩果病(又称束腰病)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【症状】
主要侵害果实。果实受害后,多在腰部出现淡黄色水渍状斑块,边缘呈浸润状,清晰。随后病斑变为暗红色,无光泽。有的病果从果梗开始有浅褐色条纹,排列整齐。剖开果皮,果肉呈浅褐色,组织萎缩松软,呈海绵状坏死, 坏死组织逐渐向果肉深层延伸,味苦。以后病部转为暗褐色,失去光泽。病果则逐渐干缩凹陷,果皮皱缩,故称 “缩果病”。果柄受害后呈暗黄色,提前形成离层,故枣果未熟即先脱落。
【病原】
属于细菌类欧氏杆菌属的一个新种。菌体短杆状。
【发病规律】
病原菌主要通过风雨作用,使果、叶面摩擦或虫害(新疆地区在5月份红枣开花期受风暴的风沙及机械除虫作 用产生伤口)的影响,造成的伤口侵入危害,这是侵染细菌的主要途径。枣缩果病的发生与枣果的生育期密切相关。一般从枣果红圈期1/3着色期,气温为23°C-26°C时,是该病的发生盛期。特别是阴雨连绵或夜雨昼晴的天气,最易 暴发流行成灾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选用抗病品种。
2、增施腐熟农家肥料,提高枣树自身的抗病能力。一般年份可在5月下旬开始预防,7月底或8月初喷药防治,药剂用20%噻菌铜500倍药液喷雾。每疗程2-3次,间隔期7天。如有锈病、炭疽病同时发生,可加丙环唑或苯醚 甲环唑防治,也可加溴菌腈与三唑酮混配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