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桃树细菌性穿孔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【症状】
叶片发病初期,产生半透明水渍状斑点,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,四周有黄绿色晕环,常数个病斑愈合成 大斑。潮湿天气,病斑背面有黄白色菌脓溢出。病斑部逐渐干枯,病健交界处出现裂纹,病组织易脱落形成穿孔。发 病严重时,数个病斑相连,病叶变黄枯焦脱落。枝梢受侵染有春夏季溃疡两种不同的病斑。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个夏 季抽生的枝梢而被病菌侵染的新梢。春季展叶时,表面出现暗褐色疱瘆,病斑扩大,破裂,流出菌脓。夏季溃疡在夏 末发生在当年抽生的新梢上,以皮孔为中心出现暗紫色水渍状斑点,逐渐扩大成椭圆形,中央凹陷的紫黑色溃疡。果 实发病,果面出现暗紫色水渍状近圆形病斑,中央略凹陷,潮湿天气,病部表面溢出黄白色菌脓。
【病原】
是细菌性病害,属黄单胞杆菌。
【发病规律】
病原细菌在病梢组织内越冬。翌年春季,桃树展叶抽梢时,形成春季溃疡,并溢出菌脓,随风雨、昆虫传播,经叶 片、枝梢、果实的气孔侵入。该病菌有潜伏侵染特性,潜伏期因气温高低和树势强弱不同而异。当年抽生的新梢发生夏 季溃疡,病情发展缓慢,为害扩散不大。温暖、多雨或多雾的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,一般晚熟品种比早熟品种易感病。
【防治方法】
在桃新梢展叶3.5厘米至10厘米时,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500倍-700倍药液喷雾,全株喷湿不滴水为宜,隔 间10天为一次,视病情喷2 ~ 3次。如有软腐病同时发生时,需对枝、根部多喷。(注: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及品种不 同,对铜制剂耐药性不同,应试验后再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