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草莓枯萎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枯萎病为草莓的普通病害。多在连茬几年种植草莓的田块或棚室发生。通常病株零星,轻度影响草莓生产,
严重时病株率可达30%左右,显著影响产量。
【症状】
此病在草莓全生育期都可发生,以生长前期发病对生产影响大。发病多从一侧向全株发展,初期仅心叶变黄, 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。使病株叶片失去光泽,生长衰弱,随病害发展叶缘逐渐坏死,老叶呈紫红色萎蔫,终致 全株枯黄坏死。剖开根冠和茎部,可见根部、茎部、果梗和叶柄维管束变褐。田间易和黄萎病混淆,枯萎病心叶 变黄、蜷缩或畸形,多在高温季节发生,区别于“黄萎病”。
【病原】
属半知菌链孢霉草莓专化型真菌。病菌分生孢子为镰刀形至纺锤形。
【发病规律】
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随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。土壤温度15-32°C均可发病,以22-32°C较适宜。
通常连作时间长、土壤黏重、地势低洼、偏酸、施未腐熟怄肥,或地温低,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等病害亦发生较重。 【防治方法】
1. 重病地区实行与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轮作,有条件的最好实行水旱轮作。
2. 选用相对抗病的优良品种。
3. 无病田育苗、分苗,栽种无病苗。
4. 发病初期,及时喷20%噻菌铜500倍药液,连喷2-3次,间隔期7-10天。
上一篇:
大蒜软腐病(韭菜、洋葱、薤)
菱角软腐病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