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桑树细菌性疫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【症状】
中国有黑枯型和缩叶型两种致病型。黑枯型病因病菌侵入部位不同而有差别。当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时,引起点 发性病斑,如通过叶柄、叶脉的维管束侵入时,在叶片上形成多角状病斑,初呈浸润性油渍状,渐变黄褐色,干燥时 中央裂开,局部或整叶变黄,严重时病叶自行脱落。病菌侵入新梢时,梢叶黑枯、腐死呈烂头状。嫩梢下端枝条上形 成粗、细、小等的棕褐色点线状病斑,侵染浅的仅限于皮部,深的可达木质部甚至髓部。在多湿条件下,病斑部会溢 出黄色粘附物一菌脓,干燥时菌脓凝结成小珠或薄膜状。
缩叶型病,当病菌从气孔侵入叶片引起点发性的圆叶病斑,裂开呈穿孔状,病菌侵入叶柄、叶脉时,引起褐变仍 至黑腐,致使叶片向背面皱缩卷曲,呈缩叶状,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。病菌侵入嫩枝时,引起溃疡,产生黑色梭形裂 口病斑,而枝条上的点线状病斑少见。
【病原】是细菌,属假单胞杆菌
【发病规律】
病原细菌主要在病枝活组织中越冬,次年春季气温变暖、空气潮湿时,枝条内的细菌随树液流动,由维管束蔓延 到芽叶,引起初次侵染,在叶柄、叶脉上首先形成病斑。病斑上细菌迅速繁殖,溢出黄白色菌脓。菌脓经雨水滴溅至 邻近的芽叶上或经昆虫、枝条相互接触等传播蔓延,通过枝叶伤口和气孔侵入引起发病。
在高温多湿环境下,病菌繁殖速度快,病害流行迅速。虫害猖獗,造成枝叶大量伤口,或人工修剪,导致病菌感 染侵入而严重发病。
【防治方法】
发病初期,在摘除病梢、病叶后,可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500倍药液喷雾,中部多喷,间隔7~ 10天,续喷2~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