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柑橘疮痂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【症状】
本病主要为害成年树的叶片新梢、花器、果实和苗木的叶梢。叶上病部初期为水渍状小斑点,渐扩大为黄褐色、 蜡黄色木栓化病斑。多在叶背上的叶组织作圆锥状突出,不穿透两面。病斑多时叶片扭曲畸形。新梢叶受害重时早期 脱落。幼果在谢花后易感病,呈褐色或密集黄褐色,木栓化的瘤状突起,果小而畸形,早落。膨大后病斑不显著,但 果子很小、皮厚、汁少、易裂果。
【病原】为真菌,属半知菌 【发病规律】
以菌丝体在患病枝叶组织内越冬。至翌年春季,当气温达15°C以上多雨高湿时,病斑上产生“分生孢子”。分生 孢子借风和雨滴传播,萌发芽管从春梢嫩叶、花和幼果表面侵入,10天左右发病,形成病斑。若温度适合,新病斑中 又产生分生孢子,借风雨再侵染传播,为害夏梢、秋梢和冬梢,最后以菌丝体在病部越冬。桔类最易感病,柑和柚类 次之,橙类较为抗病。幼树较成年树发病多,嫩叶尚未展开之前最易感病。幼果在落花后如豆粒大小时易感病,至8月 中旬皆可发病。发病适温为15-24°C。4 ~ 6月正值梅雨季节,雨水多,温度适宜,为发病盛期,5月为高峰期。幼果上的发病盛期为5-7月,6月为高峰期。夏、秋梢发病较少,因而防治的重点应放在春梢叶片和幼果。
【防治方法】
苗圃和幼龄树在各次新梢芽长1-2毫米时,使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500-700倍喷药一次,10-15天后喷第二次。成年结果树在春梢萌发芽长2毫米时喷第一次药。落花2/3时喷第二次药。5月下旬至6月上旬再喷药1-2次保护 幼果和夏梢。如有木虱、黑刺粉虱和矢尖蚧同时发生的,加25%噻异EC1000倍喷雾或噻嗪酮1500倍喷雾。
上一篇:
大豆细菌性斑点病
柑橘(脐橙、柚、柠檬)溃疡病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