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马铃薯黑胫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病株矮小,黄化矮缩,地下根茎部皮层与髓部变黑,水渍状腐烂,故称黑胫病。严重时,变黑部分延及母 薯,致薯块内湿软腐败,发出酸臭味。病株根系全部破坏,易从土中拔出,很快死亡。有时病情发展较慢,病 株硬直,叶色灰绿,叶缘反卷,顶叶略带金属光泽,最终病株萎蔫死亡。
【病原】
为胡萝卜软腐,欧氏杆细菌,黑胫病变种。
【发病规律】
病菌主要靠带菌种薯传播,经伤口侵入。切薯时切刀传染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。病菌侵入后在种薯表皮 组织细胞间隙发育,沿维管束上下双向进入茎、根和块茎,分泌果胶酶,溶解胞壁中胶层,致细胞分离,组织 解体,导致腐烂。田间块茎间的再传染,主要通过种蝇或线虫等媒介为害传带导致。温暖潮湿条件利于细菌侵 入。排水不良,灌水过多过频,土壤湿冷,植株衰弱,影响伤口愈合能力,降低抗性,则病情加重。
【防治方法】
1、严禁从病区调用种薯,防止扩大蔓延。
2、选留无病种薯。
3、选择高燥地种植,适时排灌,合理施肥,保证植株健。
4、发病初期用20%噻菌铜500倍液喷雾,连续2-3次,间隔期7天一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