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水稻细菌性褐斑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又名细菌性鞘腐病,是一种发生于我国东北部稻区的细菌病,其发生为害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稻瘟病。
【症状】
苗期先从叶尖及叶缘开始感染,逐渐扩展至全叶。病斑初呈褐色水渍状小点,然后扩大呈纺锤形,长椭圆形或不 整形条斑,后赤褐色,大小1~ 5毫米,边缘有水渍状黄晕,后期病斑的中心边灰褐色,组织坏死,但不穿孔。小病斑 常融合成大型条斑,使叶片局部坏死。有时病斑沿叶脉蔓延,形成红褐色到深褐色、大小不等的长条斑,但不分泌出 菌溢。叶鞘受害时,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苞上,病斑也呈赤褐色,短条状,可融合成不规则形,水渍状,后期中 央变灰褐色,组织坏死。剥开叶鞘,可见茎上有黑褐色条斑,穗部受害时,多发生在新抽穗的谷颖上,病斑初呈暗褐 色近圆形斑点,严重时整个颖壳变褐,甚至深人米粒呈黑褐色斑点。抽穗前的叶苞如严重发病,可导致不孕或部分谷 粒不孕。
【病原】为细菌,属假单胞杆菌
【发病规律】
本病多在冷凉地区发生,低温往往加重为害。由于病菌以伤口入侵为主,也可自气孔及水孔入侵。因此,暴风雨 过后常促成病害流行蔓延。
【防治方法】
每667平方米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100 ~ 125克兑水50公斤喷雾,或兑水10 ~ 15公斤弥雾,每疗程2次,每次间隔 期7 ~ 10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