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CENTER
新闻资讯
水稻 白叶枯病
浏览量
【摘要】:
水稻 白叶枯病
【症状】
-中脉型:病斑先在叶片的中脉两侧出现,病斑呈枯白色,沿中脉向附近上下两端发展。
-叶缘型:病斑多从叶尖的两侧或叶缘的一端侵染产生黄绿色或黄褐色斑点,而后沿叶缘叶脉扩展成波状病斑,数日 后病斑转为灰白色,并向内卷曲,远望一片枯槁色,故称“白叶枯病”。
-凋萎型(又称枯心型):幼苗染病,叶片“失水、青枯、卷曲、凋萎”等主要症状,多发在分蘗期。
-急性青枯型:由于茎基部或根基部受伤而感染,叶片急性失水而呈青枯状,没有明显的边缘病斑,而后往往全叶青
【病原】是细菌,属黄单胞杆菌
【发病规律】
-白叶枯病菌初侵染源主要在稻种、稻草、稻粧和禾本科杂草中越冬,翌年传病。
-播种病谷,病菌可通过幼苗的根和芽鞘侵人。病稻草和稻桩上的病菌,遇到雨水就渗入水流中,秧苗接触带菌水, 病菌从水孔、伤口侵入稻体。用病稻草催芽、覆盖秧苗、扎秧把等等也有利于病菌传播。
-早稻秧田期由于温度低,菌量少,一般看不到症状,直到孕穗前后才爆发出来。病斑上的菌脓,可借风、雨、露水 和叶片接触等进行再侵染。
-本病最适宜流行的温度为25-30°C,雨水多,湿度大,特别是台风暴雨造成稻叶大量伤口并给病菌扩散提供极为有
利的条件;秧苗淹水、本田深水灌溉、串灌、漫灌和施用过量氮肥等均有利于发病。
-品种抗性有显著差异,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,有利于病害发生。
【防治方法】
老病区在移栽前,在秧苗拔秧前2~5天,需全面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SC500-700倍液防治一次;在本田发现病 株或台风暴雨后及时喷药,选用20%噻菌铜(龙克菌)SC500~ 700倍液喷雾2次,间隔7天为一次,防效可达80%左右。
水稻细菌性条斑病
下一篇: